");document.write("");
从色彩与心理、色彩的调配、色彩的配置等方面探讨色彩的基本应用原理。“色彩”指按一定原则混合、组合及合理配置的颜色关系,“颜料”指色料本身。未经配制的颜色可称为颜料;利用颜料、可以画出颜色,但如果不能合理搭配,画面上显示的只会是一堆互不相关的颜料,不能称为“色彩”。
色彩与视知觉:从物理学的角度看,牛顿通过三棱镜的折射,将日光分解得到红、橙、黄、绿、青、兰、紫七色的光谱,为我们展示了光与色的科学世界;从美术学的角度看,印象派画家在观察和描绘大自然中认识了光与色彩的关系,以及色彩配合的原理。
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:在夏日海滩上,蔚蓝的大海、金黄的沙滩,身着五颜六色服装的人们,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夺目绚丽的色彩。但当黑夜降临,灯火俱灭之时,这一切都消失于人们的视线。只有灯光再明或黎明再来,万物才会重现色彩。这一现象揭示:色彩的形成与光关系密切,没有光线就无法用视觉感知色彩。
光来源于不同的发光物,太阳、月亮、日光灯、霓虹灯、蜡烛的光焰,等等。不同光源发出的光带有不同的色彩倾向,太阳光呈白色光,月光呈青绿色光,日光灯呈冷白色光,电灯泡呈橙黄色光……这些光照射在物体上,物体就带上相应的色彩。人眼对色彩的感受由经视觉神经传向大脑,从而判别色彩差别并产生色彩的审美。色彩通过视觉生理作用于心理产生连锁反应,从而影响人的情感、心情和行为。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色彩的视知觉。
冬天我们走进橙色、咖啡色调的房间,让人感到温暖;夏天走进绿色、蓝色调的房间则感觉凉爽、清新;政治场合使用严肃的色彩让人产生庄严感;追悼会用静穆的色彩使人产生哀悼之感;宴会婚礼场合用欢悦的色彩体现喜庆情调,色彩用错地方会产生负面作用。人们对于视觉的感知与视觉经验相关,冷暖感受是日常经验的积累作用于大脑并引发联想而形成的,红色常被当作火焰、旗帜的象征;蓝色常被当作水、冰、永恒或理智的象征。视觉还具有追求色彩互补的视觉生理特性,看多了冷色需要点暖色,看多了暖色又需要点冷色,才能满足人的视觉生理和心理需要,才会产生视觉上的调和美
面对色彩,视觉还能感知出前进与后退、膨胀与收缩。一般来说,红、橙、黄暖色调的色彩呈前进感;兰、绿、紫冷色系的色呈后退感。前进色看起来比实际面积大,所以又叫膨胀色,后退色看上去比实际面积要小,故叫收缩色或后退色。基本规律是:暖色、高纯度色、大面积色具有膨胀感和前进感;冷色、低纯度色和暗色一般具有收缩感和后退感。色彩的这些视觉现象,对实际配色有很大影响。
色彩的视觉感受有共性也有个性,每个人的生活经历、文化层次、性别差异、职业特点不同,其色彩喜好明显不同。色彩带给人的感觉还与人的联想、民俗有关,这些因素也影响着人们对色的喜好。设计人员必须把握色彩与视觉心理的关系,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