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);document.write("");
中山画册设计经折装:经折装也称折子装,它是由唐代时折叠佛教经卷而得名。经折装的出现,完全是针对卷轴装舒展难的弊病而改进的。经折装的出现大大方便了阅读,也便于取放。经折装是在卷轴形式上改造而来的,将一幅长卷沿着文字版面的间隔,一反一正地折叠起来,形成长方形的一叠,在首末两页上分别粘贴硬纸板或木板。它的中山画册设计形式与卷轴装已经有很大的区别,形状和今天的中山画册设计非常相似。可见经折装流行的时间很长,特别是后来历朝的大臣奏书基本上取这种折子本,故称奏折。经折装与同一时期的旋风装的根本区别点在于,旋风装是双面书写,仍然保留着卷子形式,而经折装是单面书写,已变化为折子形式。在书画、碑帖等装裱方面也一直沿用到今天。
中山画册设计梵夹装:唐代幺奘和尚到印度取经,带回一些印度的佛教经典,这些经典采用贝叶的装订形式,称为整体夹装书。这种书是古印度用梵文书写在贝多树叶上的佛教经典,采用一种夹板穿绳装订的中山画册设计形式。这种中山画册设计形态的书页为长方形,一页一页,并不直接相连,中有两孔,顺序穿线,前后用两块木板夹起来起保护作用,并在木板上面粘有写着佛经名称的签条,实际上这两块木板应该是封面和封底的形成模式。而中国当时是以纸张来制作中山画册设计的,与贝叶不同,当然中山画册设计方式也就不同。在我国纸制中山画册设计形制中,包括写本和印本,也有裁成长条而模仿贝叶的,因而也有梵夹装书。梵夹装书在唐、五代曾流行,主要用于佛经,现在藏文佛经仍然有这种形式的书本。
中山画册设计蝴蝶装:蝴蝶装是宋、元时期盛行一时的中山画册设计形式,由于唐、五代时期,雕版印刷已经趋于盛行,而且印刷的数量相当大,以往的书装形式已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印刷业。经过反复研究,人们发明了蝴蝶装。蝴蝶装就是将印有文字的纸面朝里对折,再以中缝为准,把所有页码对齐,用糨糊粘贴在另一包背纸上,然后裁齐成书。这种折法的好处是版心向内,有文字的地方向书背而不易损伤,特别是对于通过版心的整幅图画,在翻阅上更加方便。
蝴蝶装的中山画册设计翻阅起来就像蝴蝶飞舞的翅膀,故称“蝴蝶装”。蝴蝶装只用糨糊粘贴,不用线,却很牢固。叶德辉《书林清话》中说:“蝴蝶装者,不用线订,但以糊粘书背,夹以坚硬护面,以版心向内,单口向外,揭之若蝴蝶翼然。”蝴蝶装的封面,多多厚硬的纸,也有裱背上绫镜的,陈列时,往往书背向*口朝下依次排列,因书口处易被磨损,版面周边空问特别宽大。可见古人在中山画册设计装订的选材和方法上善于学习前人经验,积极探索改进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
中山画册设计包背装:包背装大约出现在南宋,经元历明,一直到清朝末年,流行了几百年。特别是明、清时期政府的官书,几乎都是包背装。张铿夫在《中国书装源流》中说: “盖以蝴蝶装式虽美,而缀页如线,若翻动太多终有脱落之虞。包背装则贯穿成册,牢固多矣。”因此,到了元代,包背装取代了蝴蝶装。包背装与蝴蝶装的主要区别是对折页的文字面朝外,背向相对。两页版心的折口在书口处,所有折好的书页,叠在一起,戳齐折扣,版心内侧余幅处用纸捻穿起来。用一张稍大干书页的纸贴书背,从封面包到书脊和封底,然后裁齐余边,这样一册书就装订好了。这种中山画册设计由于主要是包裹书背,所以称为包背装。包背装的中山画册设计除了文字页是单面印刷,合叶装订,且又每两页书口处是相连的以外,其他特征均与今天的平装中山画册设计相似。
包背装是在书脊内侧竖订纸捻以固定书叶,平装书则是书脊上横向索线以固定书叶。包背装解决了蝴蝶装开卷就无字及装订不牢的弊病,但因这种中山画册设计仍是以纸捻装订,包裹书背,因此也还只是便于收藏,仍经不起反复翻阅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明朝中期以后,一种新的装订办法便逐渐兴盛起来,这就是线装书。
线装书:线装书是中国印本中山画册设计的基本形式,也是古代中山画册设计技术发展最富代表性的阶段。据文献记载,在唐末宋初已有用横索书背后,再连穿下端透眼横索书背,最后系扣打结的形制的痕迹。但在明清时期才盛行起来,流传至今的古籍善本颇多。
线装书在我国古籍的册页制度中山画册设计中,已经达到了完善成熟的程度,形成我国特有的中山画册设计艺术形式,具有极强的民族风格。线装书的封面及底页多用瓷肯纸、栗壳色纸或织物。封面左边有白色签条,并加盏朱红印章:右边以清水丝线缝缀,古朴典雅,简洁清新。版面天头约大干地脚两倍,印刷版面分行、界、栏、牌。行分双单,界为文字分行,栏有黑红之分的乌丝栏和朱丝栏,牌为记刊行人及年月地址之用。古籍有书必有图,即所谓的“图文并茂”。版式有双页插图,单页插图,左图右文,上图下文或文图互插等。字体有颜、柳、欧、赵诸家。讲究总体和谐而富有文化书卷之气,重于素雅和端正,而不刻意追求华丽。
线装古书与包背装相比,中山画册设计内页的中山画册设计方法一样,区别之处在护封,是两张纸分别贴在封面和封底*脊、锁线外露。锁线分为四,六、八针订法。有的珍本须特别保护,就在中山画册设计的书脊两角处包上绫锦,称为“包角”。线装书由于多为软纸,插架和携带都不方便,尤其是套书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前人考虑加套、加函。线装书套,多用纸板制成包在书的周吲,即前后左右四面,上下切口均露在外面,也有用夹板保护中山画册设计的四合套和六合套,在开启处挖成多种图案形式,如月牙形、环形、方形、如意形等。书函是以木做匣,用以线装书,匣可做成箱式,也可以做成盒式,开启方法备不相同。制匣多用楠木,取木质本色。也有用纸做成盒装的,有单纸盒和双纸盒的,形式多样。